T1級(I類試驗)和T2級(Ⅱ類試驗)浪涌保護器(SPD)在防護能力、測試波形和安裝位置上顯著區別:
?測試波形?:T1級采用10/350μs波形模擬直擊雷的高能量沖擊,T2級采用8/20μs波形應對感應雷或傳導浪涌?。
?能量承受?:相同電流下,T1級的能量釋放是T2級的17.5倍,更適合泄放直擊雷電流
?安裝位置?:T1級通常用于LPZ0區(如總進線柜),T2級用于LPZ1區及后續分區(如分配電柜)?。
?成本與安裝便捷性?
T1級SPD因需承受更高能量沖擊,其材料和工藝成本顯著高于T2級。部分廠商為降低報價或簡化安裝(如減少導線截面積要求),可能選擇T2級替代?。
?設備耐壓與保護效果權衡?
T1級殘壓(Up值)較高,若后端設備耐壓能力不足(如小功率配電箱),可能因殘壓過高導致保護失效。T2級殘壓更低,更適合保護敏感設備?。
?規范執行不嚴格?
部分項目未嚴格遵循防雷分區(LPZ)要求,或誤認為T2級已能滿足防護需求,尤其在雷電風險較低區域?。
?多級防護的誤解?
部分廠商可能認為T1級與T2級需配合使用,但實際施工中僅安裝T2級,導致第一道防線缺失?。
?風險?:T2級無法有效泄放直擊雷電流,可能引發設備損壞或系統宕機?。
?建議?:
嚴格按規范在總進線柜安裝T1級,分配電柜補充T2級,形成多級防護?。
選擇組合型SPD(T1+T2復合結構),兼顧能量泄放與殘壓控制?
廠商將低壓進線柜的T1級防雷器換成T2級防雷器,主要出于成本、設備耐壓與保護效果權衡、規范執行不嚴格以及多級防護誤解等原因?,具體分析如下:
?成本與安裝便捷性?:T1級防雷器因需承受更高能量沖擊,材料和工藝成本顯著高于T2級。部分廠商為降低報價或簡化安裝(如減少導線截面積要求),可能選擇T2級替代。例如,T1級SPD相線連接導線最小截面積為6mm2,接地導線為10mm2;而T2級SPD相線連接導線為4mm2,接地導線為6mm2,安裝成本更低。
?設備耐壓與保護效果權衡?:T1級防雷器殘壓較高,若后端設備耐壓能力不足(如小功率配電箱),可能因殘壓過高導致保護失效。T2級防雷器殘壓更低,更適合保護敏感設備。例如,T1級防雷器電壓保護水平通常在2.0KV以下,而T2級防雷器保護水平Up可低至1800V,能更好地匹配設備耐壓需求。
規范執行不嚴格?:部分項目未嚴格遵循防雷分區(LPZ)要求,或誤認為T2級已能滿足防護需求,尤其在雷電風險較低區域。根據《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-2010》,總進線柜應安裝T1級防雷器,但實際施工中可能因規范執行不到位而被替換。
多級防護的誤解?:部分廠商可能認為T1級與T2級需配合使用,但實際施工中僅安裝T2級,導致第一道防線缺失。正確的多級防護應是在總進線柜安裝T1級,分配電柜補充T2級,形成逐級泄放的防護體系。